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綠茵讀書會

 

              電影導讀技巧課後心得         作者賴麗櫻       100.11.30

 

    所謂「行行都可出狀元」,今天上了關於「電影導讀的技巧」課程,熟不知看部電影也是門大學問,真可說是行行都是門道。經過秋足老師的講解之後,想必對日後看電影的方法、技巧,會有更進一步的熟悉與了解。

    老師真的很用心,準備很多的資料,就是希望能讓大家學習到更多的技巧。老師首先讓大家先「認識電影」,提到了對電影具有影響力的一些關鍵人物,而臺灣的電影是由日本所引進,當時的名稱是稱為「寫真」,而非如今所稱的「電影」。

    依照電影的內容可分為「寫實主義」與「表現主義」,有關寫實主義的影片,它的內容表現比技巧還重要,原則是簡單、自然、直接,題材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是比較可以有想像討論的空間,旨在沒有風格的風格,強調的是內容而非技巧。一句話可以為寫實主義做註解─「事情即是如此!This is the way thing are」。這類的影片以法國電影做為代表。而表現主義的影片則是著重於科幻、打鬥、形式與技巧,在影片裏就可以知道結果,觀眾就是覺得電影炫、刺激、好看。看完之後比較不會去思考影片裏頭的劇情內容,它吸引觀眾的只是藉由高技巧的特殊效果。

    依鏡頭分類可以分1.大遠景(約四分之一哩距離拍攝,採廣角、高角度、大都是外景拍攝)2.遠景3.全景4.中景(人物從膝、腰以上拍攝)5.特寫(肩部以上,著重臉部表情)6.深焦鏡頭(遠景的變奏,前、中、後鏡頭都清楚)

    鏡頭的使用可以平行、垂直兩種方法來拍攝,寫實主義的電影比較喜歡用遠景,長鏡頭一路到底的拍攝方法,它著重於在情感的變化。表現主義的電影則是較常用拼貼方式來完成(就是很多的鏡頭會在同一個畫面裏。) 俄國電影拍攝特色,足以當表現主義最佳詮釋的代表。   

    依鏡頭拍攝的垂直角度可分1.鳥瞰2.俯角3.仰角……還有水平角度、傾斜角度….另外還有所謂「新寫實主義」及「法國新浪潮」類別的電影。秋足老師還推薦了幾部代表作,例如處浮的四百擊、小男孩與紅氣球、國片代表作如蘋果的滋味、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戀戀風塵……

  之前看電影就是看它的劇情內容,不會從導演拍攝的鏡頭及各個不同的角度去體會影片所要表達的其他意境,「屋頂上的童年時光」片子中,第一次討論時,對於有些鏡頭的意境並不是很明瞭,如有一幕~~~~湯米在睡夢中的那一場夢境,實在看不懂導演到底要表達的什麼?在老師敘述後才恍然大悟,終於解開了心中的疑惑。

   經過老師說明後,了解到看電影知道導演在每個鏡頭的拍攝手法,包括了取景、演員、拍攝各個不同的角度(包括仰角、俯角、鳥瞰、平行或垂直角度、傾斜角度),還有鏡頭遠近距離的拍攝(大遠景、遠景、中景、全景、特寫、深焦鏡頭……)等,都分別代表著各種不同的涵義,尤其是在寫實主義的影片當中,學習了解到從不同拍攝手法,可以激發出更多不同的思考及想像的空間,更可以觀察到銀幕的景色、場景的移動變化,從演員的表情轉變、一個眼神、微小的手勢、動作….就知道影片想表達的意境,融入到影片裏,最重要的是在看完電影後,進而讓自己如何藉由影片當中所要表達的深層義涵去做學習與成長。若能如此,那就是看電影最大的收穫與享受了。

 



來自: https://blog.xuite.net/hsiumin_lien/twblog/113112696-%E9%9B%BB%E5%BD%B1%E5%B0%8E%E8%AE%80%E6%8A%80%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erry_show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